譯者:王國璋
出版社:究竟
英國作家Giles Milton以荳蔻的故事生動的描繪出香料爭奪戰,並藉由Giles Milton書寫近代歐洲殖民強權的故事。
當葡萄牙航海家達加瑪(Vasco da Gama)抵達印度取得長久以來被威尼斯商人所壟斷的珍貴香料時,所發出「為上帝和香料乾杯!」的歡心贊嘆,由此便可知香料是歐洲的重要的經濟貿易來源。而香料在歐洲社會中所象徵的意義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地位與權力的象徵。
歐洲人將香料視為極為珍貴的物品舉凡:胡椒、荳蔻、丁香、肉桂等香料,在新大陸發現時代中香料是足以讓全世界為之瘋狂。西元一五一八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為了得到航海探險計劃的資助,向西班牙國王遊說:「西進是前往香料群島的捷徑」最後也得到國王的支持,開始了海上探險活動,航海家哥倫布向西前行以為是到印度,但反而意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英國於一六○○年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了海路貿易,由於一趟往返中常常面臨極高的風險,因此共同集資的形式開始出現,以降低個別投資者的風險,這也可以說是日後「資本主義」的雛型。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小香料卻開啟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在開拓新航線、發現新大陸、貿易權爭奪及殖民地的建立等同時也啟動現代經濟體系中全球股票市場的關鍵。
香料的用途有防腐與調味,由於當時尚未有冷藏技術的發明香料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了,胡椒和其他香料可以壓制腐臭的氣味,也延長肉品的賞味期,而醃漬食物更需要香料來提昇食品的味道與口感。另一方面香料除了用於烹調之外大多被歐洲人用於醫療上,就以在西元一三四七年中所流行的黑死病-瘟疫,聽說在當時荳蔻是治療瘟疫的特效藥,而丁香油也被用在牙醫所使用的局部的麻醉藥品中。
荳蔻起源於傳說中的香料群島,就是現今的印尼馬魯古省的摩鹿加群島。而肉荳蔻只產於由六個小島所組成的班達群島中的嵐嶼,班達群島中的六個小島,幾乎全為荷蘭人所盤據。一六一六年英國納森尼爾‧柯特普認命的天鵝號及防衛號來到了嵐嶼,誓死的保衛嵐嶼,納森尼爾‧柯特普與荷蘭的纏鬥,最後納森尼爾‧柯特普的壯烈犧牲也終是一場徒勞。經過多年的爭奪,英國僅獲得其中「嵐嶼」的「宗主權」。
荷蘭人藉由優勢的船隻、軍隊、武器及嚴謹的殖民政策,並以殘酷的手段對付當地居民就是為了完全掌控香料群島,一連串的攻擊和大規模的屠殺、簽了又廢的條約,再再顯示他們對於控制香料的野心。
兩國為了嵐嶼的荳蔻支配權利,經歷了長期的纏鬥。隨著戰事僵持不下,直到一六六七年透過國際外交談判英、荷雙方終於同達成協議簽訂了〈布列達條約〉,將交出嵐嶼的所有權,歸由荷蘭管轄,而英國從此保有曼哈頓的貿易所有權。
雖然英國依據〈布列達條約〉放棄了嵐嶼的所有權,但意外得到的新阿姆斯特丹(即現今的紐約)雖然在一六六七年前只是小小的貿易中心,但現今的紐約已是北美最大城市。如今想想美國人應該感謝柯納森尼爾‧柯特普,當時捍衛嵐嶼進而改變了世界的歷史。如書本中所言:
「然而在柯特普死後近四百年的今天,這個名字卻淪至歷史的邊緣,早為英國人及美國人所遺忘。曼哈頓街頭裡至今尋不到他的一尊人身塑像;而西敏寺內亦無一片刻其傑出事蹟的牌匾。雖然其殉亡讓英國丟了荳蔻,卻陰錯陽差地換回了一顆偌大的“蘋果”。」p412
英國人成功外移將肉荳蔻輸入新加坡 和西印度地區,無異敲響班達群島的喪鐘更使得班達群島走向沒落,香料戰爭結束後的現代,這些小島風光不再,嵐嶼成了乏人問津的小島,而紐約卻成了舉世聞名的大城市。我們現今所享用的美味佳餚中的香料歷史,已被多數人給遺忘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