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兩百年前稱作「錫口」,錫口街又有小蘇州的稱譽,當年的基隆河畔,想必如詩如畫。
松山慈祐宮原名「錫口媽祖宮」,又稱「松山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的道教廟宇,創建於清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溯其淵源,清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有一位泉州籍行腳和尚,俗名林守義,法號衡真,雲遊四方,廣結善緣,由湄州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四處渡化世人,後決定渡海來台,於乾隆二年(西元一七三七年)經滬尾(今淡水)登陸後,行抵錫口(今松山地區),當時錫口地方仕紳多為泉州同鄉,且先民均崇敬媽祖,乃群起倡議集資建廟,安奉媽祖神像。
募捐達十餘年,清乾隆二十二年(西元一七五七年)完工,取名為「錫口媽祖宮」,成為錫口十三庄居民的精神中心,亦是當地生活及文化中心,十三庄包含現今的松山、南港、內湖境內的十三個村庄。後來經過七次改建,「錫口媽祖宮」的規模越來越宏偉,期間並改名為「松山慈祐宮」。
慈祐宮鎮殿黑面媽祖法相莊嚴,正龕背飾祥雲金龍,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分侍兩側
松山慈祐宮 殿黑面媽祖聖像
松山慈祐宮主要信奉的是黑面媽祖。傳說媽祖得道成仙之後,就時常在海上救助遇難的船隻,在臺灣的信仰中,是一位很普遍的神明。
松山慈祐宮 開基媽祖聖像
慈祐宮鎮殿黑面媽祖法相莊嚴,正龕背飾祥雲金龍,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分侍兩側
地楚鯉魚吉穴,巍峨堂皇建築
慈祐宮宮址,經衡真法師堪輿,再蒙媽祖指點,坐北向南,背水面山,前望四獸奇峰「虎、豹、獅、象」,向獅伏虎,背倚九曲長流,似衣帶旖旎,於是才選擇「鯉魚吉穴、山川鍾秀、地靈人傑」的現址興建。
慈祐宮為三川五門三進建築,正殿為三層重簷,正殿左翼為鐘樓與右翼鼓樓相望,屋頂脊剪黏或交趾陶作品多以龍鳳與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為主,中門兩側有嘉慶年間(西元十八世紀初)雕刻的石獅子乙對,中央門上書「慈祐宮」,龍門曰「左輔」,虎門稱「右弼」,進入後殿係一巍峨堂皇的六樓建築,雕樑畫棟,呈現莊嚴氣象。
慈祐宮開基至今已有二百五十餘年,雖歷經數次翻修及重建,仍保存著不少歷史文物,如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眾弟子敬獻之「利齊參天」橫匾,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福建師補鹽大使華有滋敬贈的「德水靈揚」匾額,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零年)庚寅科進士趙鴻敬題之「神之格兮」諸古匾皆功頌媽祖的靈顯,另有二百餘年歷史的石雕古香爐,雖經歲月無情的洗禮,仍不失珍貴之貌。
屋脊是以雙龍朝福、祿、壽三仙,有著保祐之意
本宮建築為六層樓正方形,主殿三川殿相當莊嚴氣派,屋脊是以雙龍朝福、祿、壽三仙,有著保祐之意。宮內三川殿的石獅,為1803年的作品,在幾次的翻修中曾經一度被廢棄在他處,後來被發現後,將之置於三川殿前。由於呈現的是「雄獅張嘴、母獅閉嘴」的傳統,在臺灣十分少見,因此也成了鎮殿之寶。除了石雕之外,這裡的木雕也有著繽紛的色彩,不管是花卉、動物、人物都是栩栩如生,有著宮廟富麗的感覺。
在右廂奉祀的是和藹慈祥的土地公,旁祀五營旗和虎爺。五營旗是廣泛代表各方神明;虎爺則是神明下凡時的護送腳力,因為還帶有獸性,所以由土地公看護。
左廂奉祀的是註生娘娘,一般的註生娘娘都會配祀十二婆姐,可是慈祐宮中,卻配祀了十三位,多出的一位是杜玉娘,她是一位產婆(助產士),幫人接生時,從來都不收取費用,所以錫口居民感懷她的義行,就為她塑像,和十二婆姐一起接受香火祭祀,而成了慈祐宮的特色。
祀神樓層
一樓各廂:福德正神、地藏菩薩、阿難尊者、目連尊者、五營神中壇元帥、虎爺、開山先靈神位、功德先賢祿位
三樓佛祖殿:觀音佛祖(南海觀音、千手觀音)、善才龍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十八羅漢、彌勒佛
四樓帝君殿: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孚佑帝君、灶君、清水祖師、文昌帝君、魁星、水仙王、保儀大夫、廣澤尊王、五營神中壇元帥
五樓三清殿:三清道祖、三教教主(釋迦文佛、太上老君、孔子先師)、南極長生大帝、北極紫微大帝、馬靈官、趙元帥、地母娘娘、太陽星君、太陰星君、神農大帝
六樓凌霄殿: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火官大帝(火德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公益慈善不落人後,藝術文化教育搶先
慈祐宮除帶領人們投入宗教祭祀活動,平日多專注於社區營造工作,例如舉辦義診、健康講座,或是辦理藝文活動,提供社區民眾一個表演空間,凝聚社區共識。而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服務範圍,廣及十三街庄境內松山、信義、南港、內湖、大安等六區及近郊汐止市,服務項目包含各項急難救助、冬令救濟、提供績優學生獎學金與清寒學生獎助學金,廟宇旁附設圖書館,供民眾一個清靜進修研讀的空間。
松山迎媽祖,遶境錫口十三庄
慈祐宮每年於農曆四月間(3月23日天上聖母誕辰)舉辦「媽祖過爐」年中祭典,由錫口十三街庄輪流舉行;十三街庄包括現在位於松山區的松山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南港區的西新庄、後山坡庄,及內湖區的洲尾庄。由十三庄的信徒各自成立神明會,由各神明會的爐主,輪流迎接「副媽」至家中坐鎮,分為東、南、北3路線,沿途各商店住家紛紛設案,備辦牲禮或鮮花素果,恭迎媽祖出巡繞境,讓整個松山區熱鬧騰騰。藉以保佑該庄當年風調雨順,平安無禍。後來「媽祖過爐」的活動慶典越辦越盛大,漸漸演變成一年一度的「松山迎媽祖」,這是台北地區規模最盛大的廟會祭典活動。
饒河街觀光夜市
慈祐宮位於大台北都會區地下鐵路起點,與台北市享有盛名之夜市-饒河街觀光夜市毗鄰。夜晚,立足於後殿五樓兩側可欣賞星空月光下的松山市區、漁光燐燐的基隆河配上S型彩虹橋及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和遠處的南港山麓。
這兩百年來,媽祖娘娘坐在松山慈祐宮裡面,眼看著面前的稻田中間鋪上鐵軌,建起了松山火車站,右手邊的市街,演變成熱鬧非凡的饒河街夜市,還有五分埔,時至今日,儼然成為松山區民眾的生活與信仰中心。